科技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教育、科技、人才”三核话创新

  • 网站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12-29
  • 浏览次数:
  • 分享:
  泰州市委六届一次全会上,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给全市干部出了6道事关泰州长远发展的重点考题。
  面对泰州市委提出的“发展六问”,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率先响应,第一时间对“6道考题”进行了分解布置,并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答卷”。
  第四道题
  朱立凡提出:“泰州作为教育之乡,但人才吸引力不强,科教资源并不丰富,怎样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在医药高新区党工委2021年第17次党工委会会议、六届高港区委第4次常委会会议上
  针对这道“考题”给出解题之法。
  我们要加快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创新产业,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在思路、战略和路径上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破题之举
  第四课题调研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同区教育局、区社会事业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工科局、区人才办多次商讨,交流课题认识与前期调研情况,明确回答课题的落脚点:找出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同时,课题组认真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阐述及相关任务,努力从发挥教育基础性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集团化办学;完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与“大院大所”开放合作;强化政策、环境、生态、投入等要素保障等六个维度回答好朱书记的“第四问”。
  答题之策
  擦亮“教育之乡”品牌,为提升发展能级蓄势。要发挥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通过“城区优结构、农村大整合”,持续优化全区城乡学校布局,化解“城镇挤、乡村空”资源错配的现状。在6个紧密型教育集团和10个教育联盟的基础上,重点探索跨区域集团化办学,通过“民办+公办”、“引进+本土”、跨学段三种模式,提升教育内涵质量。招引高层次教育人才,深化“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工程,用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拓展战略合作平台,为丰富科创资源赋能。强化“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导向,积极布局战略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中科院大化所泰州研究院改革改制,实施科创能力提升工程,增强科创机构多元孵化功能,吸引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研发总部等入驻,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科创板、创业板、主板(挂牌)上市。
  锚定“人才特区”定位,为吸引一流人才奠基。打造人才政策、集聚、服务“三个高地”,对“两高”现有政策进行系统提档升级,制定出台“凤栖高新”英才计划实施意见,依托中国国际医药专业人才市场等载体,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我区汇聚。同时建立“凤栖高新”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完善要素保障机制,为优化发展生态护航。提高政策、经费、环境等全要素的支撑度和生产力,全面落实省市惠企政策,出台贴近区情企情的助企、惠企政策。探索“拨投结合”机制,对初创期重大创新项目,政府资金先期给予支持,逐步建立技术入股、技术分红的创业创新机制。加快医药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布局现代汽车产业价值链“三圈结构”,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成题之效
  深入思考优质教育服务供给、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一流人才高地引育的新路径,建设教育优质服务体系、实施科学技术创新方案、构筑一流区域人才高地,既是应答市委朱立凡书记提出“第四问”的应然之思,更能增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当好排头兵、建强核心区”历史担当,为我区“聚力融合,聚焦发展,高水平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来源: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上一篇:《湖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发布

下一篇:科技部重大专项“智能中医云平台”优先服务边远地区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教育、科技、人才”三核话创新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 浏览数: | 更新时间:2021-12-29
  泰州市委六届一次全会上,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给全市干部出了6道事关泰州长远发展的重点考题。
  面对泰州市委提出的“发展六问”,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率先响应,第一时间对“6道考题”进行了分解布置,并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坚持问题导向,拿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答卷”。
  第四道题
  朱立凡提出:“泰州作为教育之乡,但人才吸引力不强,科教资源并不丰富,怎样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高港区委书记叶冬华在医药高新区党工委2021年第17次党工委会会议、六届高港区委第4次常委会会议上
  针对这道“考题”给出解题之法。
  我们要加快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创新产业,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在思路、战略和路径上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破题之举
  第四课题调研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同区教育局、区社会事业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工科局、区人才办多次商讨,交流课题认识与前期调研情况,明确回答课题的落脚点:找出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同时,课题组认真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阐述及相关任务,努力从发挥教育基础性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集团化办学;完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深化与“大院大所”开放合作;强化政策、环境、生态、投入等要素保障等六个维度回答好朱书记的“第四问”。
  答题之策
  擦亮“教育之乡”品牌,为提升发展能级蓄势。要发挥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通过“城区优结构、农村大整合”,持续优化全区城乡学校布局,化解“城镇挤、乡村空”资源错配的现状。在6个紧密型教育集团和10个教育联盟的基础上,重点探索跨区域集团化办学,通过“民办+公办”、“引进+本土”、跨学段三种模式,提升教育内涵质量。招引高层次教育人才,深化“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学校”工程,用高质量的教育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拓展战略合作平台,为丰富科创资源赋能。强化“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导向,积极布局战略创新平台,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中科院大化所泰州研究院改革改制,实施科创能力提升工程,增强科创机构多元孵化功能,吸引知名高校院所、企业研发总部等入驻,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科创板、创业板、主板(挂牌)上市。
  锚定“人才特区”定位,为吸引一流人才奠基。打造人才政策、集聚、服务“三个高地”,对“两高”现有政策进行系统提档升级,制定出台“凤栖高新”英才计划实施意见,依托中国国际医药专业人才市场等载体,引导各类优秀人才向我区汇聚。同时建立“凤栖高新”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精准化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完善要素保障机制,为优化发展生态护航。提高政策、经费、环境等全要素的支撑度和生产力,全面落实省市惠企政策,出台贴近区情企情的助企、惠企政策。探索“拨投结合”机制,对初创期重大创新项目,政府资金先期给予支持,逐步建立技术入股、技术分红的创业创新机制。加快医药产业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布局现代汽车产业价值链“三圈结构”,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成题之效
  深入思考优质教育服务供给、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一流人才高地引育的新路径,建设教育优质服务体系、实施科学技术创新方案、构筑一流区域人才高地,既是应答市委朱立凡书记提出“第四问”的应然之思,更能增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当好排头兵、建强核心区”历史担当,为我区“聚力融合,聚焦发展,高水平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片来源: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

新闻动态

产业园区

关于CBPCA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CBPCA 2017-2022 Powered by chinabiopark.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