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重庆高新区:让科技创新“开花结果”

  • 网站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11-15
  • 浏览次数:
  • 分享:
  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行动。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重庆高新区聚焦科学主题“铸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科学城创新主平台,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创业生态,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科学中心。

  如今,在重庆高新区,一个个重大科学装置、科研平台相继落地,一项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接续涌现,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速集聚……一座“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正加速崛起。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有这样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研究院,它就是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由张平文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引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信息管理系、生物统计系等11个院系的资源。

  “每个院系在这里都有对应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背后都有一个项目在加快运转。”研究院负责人介绍说,研究院目前已形成了“1个中心、11个实验室”,这些项目由北京大学多位杰出教授领衔主导。

  为什么北京大学会选择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筑巢”?

  “北京大学完成了基础研究0到1的突破,但距离形成技术、产品、服务直接应用于市场还有一定的距离。而科学城在科创产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和无限前景。”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正因为科学城深耕原始创新的理念和北京大学不谋而合,所以北京大学最终“牵手”科学城。

  西部(重庆)科学城坚持“金篮子”装“金鸡蛋”,强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一批校地、院地合作的大平台、大装置、大院所正在加速布局。

  截至今年10月底,西部(重庆)科学城已签约包括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在内的校地、院地合作项目34个,总投资额318.28亿元。校地、院地合作项目的加速落地,正促使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向科学城集聚。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6月,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全球发布了我国首个自主开发的180纳米成套硅光工艺设计工具,并建成国内首个硅光芯片全流程封装测试实验室。

  “5G时代,对数据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芯片在信号传输模式上遇到带宽、功耗、延时等一系列瓶颈问题。”联合微电子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公司耗时近一年,开发出国内领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80纳米成套硅光工艺,可将光的极高带宽、超快速率和高抗干扰特性,与微电子技术在大规模集成、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大规模光电集成芯片。

  这只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一个缩影。

  西部(重庆)科学城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面向未来科技前沿,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强化基础研究源头供给,注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使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近日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重庆高新区共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奖项目涵盖土木建筑、医药卫生、装备制造、农业等领域。

  双创生态持续完善

  科研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员刘双翼曾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选择了西部(重庆)科学城,创办重庆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超级电容器。今年,中科超容发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3.2V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个人和企业快速成长都离不开科学城的支持。公司刚成立,就得到产业引导基金融资支持。引进一批博士,不仅有奖励补贴,还配套项目经费。”刘双翼说。

  同样,植恩生物副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王晓琳说,科学城有着十分浓厚的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氛围,这种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她潜心专研。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西部(重庆)科学城不断优化双创环境,着力围绕科研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成长,打造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努力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今年3月,西部(重庆)科学城针对人才、创新、产业、金融4个领域出台“金凤凰”40条政策。同时,构建多层次孵化体系,新建育成加速器、中关村智酷创新平台等孵化载体23个,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5个。此外,高标准、全覆盖、多层次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小学140处、中学90处,科学公园、科学会堂等大型文化设施13处,体育设施22处,医疗设施20处。

  良好创新生态产生的吸聚效应正加速显现。今年1-8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290家,比去年增长37.51%。

上一篇: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科技界热议习近平在COP15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下一篇:云南:把地理标志培育科技服务送到基层

重庆高新区:让科技创新“开花结果”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 浏览数: | 更新时间:2021-11-15
  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行动。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重庆高新区聚焦科学主题“铸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科学城创新主平台,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创业生态,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综合性科学中心。

  如今,在重庆高新区,一个个重大科学装置、科研平台相继落地,一项项产业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接续涌现,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速集聚……一座“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正加速崛起。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有这样一个实力不容小觑的研究院,它就是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由张平文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引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信息管理系、生物统计系等11个院系的资源。

  “每个院系在这里都有对应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背后都有一个项目在加快运转。”研究院负责人介绍说,研究院目前已形成了“1个中心、11个实验室”,这些项目由北京大学多位杰出教授领衔主导。

  为什么北京大学会选择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筑巢”?

  “北京大学完成了基础研究0到1的突破,但距离形成技术、产品、服务直接应用于市场还有一定的距离。而科学城在科创产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和无限前景。”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正因为科学城深耕原始创新的理念和北京大学不谋而合,所以北京大学最终“牵手”科学城。

  西部(重庆)科学城坚持“金篮子”装“金鸡蛋”,强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一批校地、院地合作的大平台、大装置、大院所正在加速布局。

  截至今年10月底,西部(重庆)科学城已签约包括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在内的校地、院地合作项目34个,总投资额318.28亿元。校地、院地合作项目的加速落地,正促使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向科学城集聚。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今年6月,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面向全球发布了我国首个自主开发的180纳米成套硅光工艺设计工具,并建成国内首个硅光芯片全流程封装测试实验室。

  “5G时代,对数据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电芯片在信号传输模式上遇到带宽、功耗、延时等一系列瓶颈问题。”联合微电子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公司耗时近一年,开发出国内领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80纳米成套硅光工艺,可将光的极高带宽、超快速率和高抗干扰特性,与微电子技术在大规模集成、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大规模光电集成芯片。

  这只是西部(重庆)科学城强化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一个缩影。

  西部(重庆)科学城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面向未来科技前沿,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强化基础研究源头供给,注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使得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近日举行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重庆高新区共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奖项目涵盖土木建筑、医药卫生、装备制造、农业等领域。

  双创生态持续完善

  科研要素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研究员刘双翼曾在国外从事科研工作,回国后选择了西部(重庆)科学城,创办重庆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超级电容器。今年,中科超容发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3.2V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个人和企业快速成长都离不开科学城的支持。公司刚成立,就得到产业引导基金融资支持。引进一批博士,不仅有奖励补贴,还配套项目经费。”刘双翼说。

  同样,植恩生物副董事长、首席科学家王晓琳说,科学城有着十分浓厚的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氛围,这种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她潜心专研。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西部(重庆)科学城不断优化双创环境,着力围绕科研人才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成长,打造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努力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今年3月,西部(重庆)科学城针对人才、创新、产业、金融4个领域出台“金凤凰”40条政策。同时,构建多层次孵化体系,新建育成加速器、中关村智酷创新平台等孵化载体23个,其中国家级孵化载体5个。此外,高标准、全覆盖、多层次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小学140处、中学90处,科学公园、科学会堂等大型文化设施13处,体育设施22处,医疗设施20处。

  良好创新生态产生的吸聚效应正加速显现。今年1-8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290家,比去年增长37.51%。

新闻动态

产业园区

关于CBPCA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CBPCA 2017-2022 Powered by chinabiopark.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