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

industry

发现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诱发血栓的机制

  • 网站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21-07-08
  • 浏览次数:
  • 分享:
        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是在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动脉或静脉出现血液凝块。VITT有点像“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之前研究显示VITT和HIT都与针对血小板因子4(PF4)产生的抗体有关,PF4是一种能与血小板结合的蛋白,会参与凝血。但是,这些抗体导致VITT的具体机制一直不太清楚。2021年7月7日,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阐释了部分新冠疫苗诱导的抗体将如何导致“疫苗诱导VITT这一罕见症状(题:Antibody epitopes in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据悉,文章的通讯作者为麦克马斯特大学的Ishac Nazy教授。


 
        该研究发现,接种过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5位VITT患者的抗体会与一个参与凝血的蛋白结合,且结合位点和抗凝血药物肝素与该蛋白结合的位点相同。Ishac Nazy和同事分析了接种过一剂阿斯利康疫苗的5位VITT患者(平均年龄44岁)的血清,发现从这些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体与PF4结合的位点和肝素相同。将其与10位HIT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比较后,作者发现VITT抗体与PF4的结合反应更强烈。作者认为,VITT抗体与PF4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通过血小板表面的FcγRIIa受体激活血小板,这或许会引起凝血,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但作者也指出,这或许不是导致VITT患者出现血栓形成事件的唯一因素, 其他血清因子可能也参与了血小板活化。

上一篇:图解 |《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

下一篇:全国首家!苏州市产学研学院揭牌成立

发现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诱发血栓的机制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 浏览数: | 更新时间:2021-07-08
        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是在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动脉或静脉出现血液凝块。VITT有点像“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之前研究显示VITT和HIT都与针对血小板因子4(PF4)产生的抗体有关,PF4是一种能与血小板结合的蛋白,会参与凝血。但是,这些抗体导致VITT的具体机制一直不太清楚。2021年7月7日,Nature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阐释了部分新冠疫苗诱导的抗体将如何导致“疫苗诱导VITT这一罕见症状(题:Antibody epitopes in 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据悉,文章的通讯作者为麦克马斯特大学的Ishac Nazy教授。


 
        该研究发现,接种过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5位VITT患者的抗体会与一个参与凝血的蛋白结合,且结合位点和抗凝血药物肝素与该蛋白结合的位点相同。Ishac Nazy和同事分析了接种过一剂阿斯利康疫苗的5位VITT患者(平均年龄44岁)的血清,发现从这些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体与PF4结合的位点和肝素相同。将其与10位HIT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比较后,作者发现VITT抗体与PF4的结合反应更强烈。作者认为,VITT抗体与PF4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通过血小板表面的FcγRIIa受体激活血小板,这或许会引起凝血,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但作者也指出,这或许不是导致VITT患者出现血栓形成事件的唯一因素, 其他血清因子可能也参与了血小板活化。

新闻动态

产业园区

关于CBPCA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CBPCA 2017-2022 Powered by chinabiopark.com. All Right Reserved.